关灯
护眼
字体:

乔峰此人【转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誉书呆子之爽气,是为雅;单刀于聚贤庄应战群雄,是为大;于客店中探得薛神医大撒英雄帖,是为警。萧峰的一身集有郭靖之阔,杨过之狂,张无忌之正,石破天之良,令狐冲之快,周伯通之真,黄药师之捷,陈家洛之雅,洪七公之大,胡斐之警,不作第一人,可乎?

    看萧峰有十分酒就有十分精神,大喝一声:“哪一个先来决一死战?”气魄宏大,凛然天神。英雄亦有作困兽之斗的时候,不亦悲乎?看大宋官兵残杀契丹妇孺,汉人狼子歹心耶?胡人狼子歹心耶?胡汉之分,是否有终极的道德意义?汉人是否就代表着善良和正义?胡人是否就代表罪恶和邪恶?萧峰一定要作泾渭分明的选择吗?一定要站在汉人的一边,或是站在胡人的一边?忽然间萧峰发现了自己正是不折不扣、血统纯粹的契丹人,他一时无法正视这种残酷的现实。外在的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强大惯性力量,折磨和捉弄着萧峰纯朴的内心。教育可以造就一个人,也可以毁灭一个人。换了别人,比如郭靖、张无忌,肯定很难转过这个弯。但萧峰是天人,他的身上聚集了英雄一切美好的优点和弱点。萧峰并不钻牛角尖,他很快就解开了这致命的郁结。他豁然开朗,“从今以后,不再以契丹人为耻,也不以大宋为荣”。英雄只是半神,他毕竟还有人性的弱点。英雄的弱点是强大的意志必须有所寄托。仇恨之执着,亦如世间诸般执着,既有化不开时,就有看不透处。急于寻找真相,真相却更遥远。执念既生,心智就有所壅塞,洞察就会缺少清明,由此铸成滔天大祸,追悔莫及。

    萧峰的致命弱点,即在此死结上。致命的弱点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中发芽开花,结出异彩和有毒的悲剧果实。萧峰一定要救活和治好阿紫,他不能让阿朱的悲剧在阿紫身上重演。萧峰日夜操劳照顾着阿紫的病势,他劳累之极,其实也是充实之极,有寄托之极。极度的劳作可以带给人慰藉,有了事情做,就有了逃避的法门,就有了活下去的意义。

    萧峰是天人般人物。看他为阿紫买人参,后来金银用完了,不客气地闯进药店伸手就拿,使人想到《水浒》中铁牛李大哥,“一若天地间之物,任凭天地间之人公用之”,此即是真处。

    萧峰的身上,确有诸般水浒好汉的古意,令人回味无穷。萧峰在长白山中打虎一段,又让人想起武松打虎。人是神人,虎是怒虎,萧峰忽然又有武二之凛然威风,此亦是金大侠异样过人之笔墨。萧峰豪杰,倾服女真英雄。萧峰和女真朋友打猎时遇到一队契丹人,交战起来萧峰自是所向披靡,擒得其首脑。后来萧峰见其人颇有英雄豪杰慷慨大气的风度,遂起惺惺相惜之意,平白就要放了那人。那人感激之余,对萧峰甚为佩服,两人就此结为兄弟。萧峰此一善意侠义之举,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大际遇。此真所谓好人有好报,行善必有余庆。萧峰义释和结拜的兄弟竟是大辽国契丹皇帝耶律洪基。萧峰这次落叶归根,真正做了契丹人,而且还是官位很大的契丹人,这是命运的讽刺,亦是命运的恩赐。萧峰结交耶律洪基,反倒是耶律洪基的福气。萧峰本不想做官,要带阿紫不辞而去,却见耶律洪基变生肘腋,面临危险,这才留下来为耶律洪基助一臂之力。萧峰自有大丈夫大英雄的豪气,段誉这等书生可与之论交,耶律洪基这等皇帝也一般看待。只认兄弟,不管其他。同甘共苦,而非趋炎附势。这才是正义之所在。挽危澜于既倒,萧峰再次成为耶律洪基的救命恩人。在极危险紧急的情况下,萧峰为大局着想,接受了耶律洪基南院大王的封号。造化弄人,使萧峰从一个誓与契丹为敌保家卫国的汉民英雄,变成了契丹大辽国之中流砥柱。然而,这一切的改变都只是表象,真正不变的还是萧峰大英雄的那一颗大仁大义、侠骨柔肠的本心。英雄亦是人,谁能不怕死?萧峰坦言自己也有怕死的时候。但英雄的不同,在于能将这怕死之心收起,置之死地而后生,不是因怕死而逃避,而是有胆有识,有勇有谋,临危不惧,由此生长出浩然磅礴、如长虹贯日般的正气。萧峰道:“我和人斗大都是被迫而为,不得不斗。”说来轻描淡写,其中却有多少的惊心动魄,万千危机。

    命运的轻易和无理继续在震动着读者和萧峰。在中原萧峰万般忍耐和克己,处处想要有所作为,却偏偏成为众人的死敌,视之为大奸大恶之徒。而在北国,萧峰避世无为,随遇而安,反无意间立了大功,消弭一场大乱,避免多少人头落地,生灵涂炭,为百姓做了大好事。种瓜得豆,种豆却得瓜,因果颠倒,是非倒置,天意难违。英雄在任何场景中都必然地成为主角,这是英雄的幸运,也是英雄的悲剧。越是逃避,萧峰却越是被更快更猛地推向了前台。旧的矛盾尚未消解,新的冲突却更激烈和致命地冲刺而来。耶律洪基不仅封以萧峰高官,还指望他领兵南下,进攻中原,萧峰的难题更大了!从表象的道德来说,萧峰既是契丹人,就应是耶律洪基的臣民,就应服从皇帝高贵的意志;但从小在中原长大的萧峰,又怎能做如此之事?违背耶律洪基,从公(皇帝)从私(义兄)的角度,都是不义;带兵进犯中原,残害大汉百姓,却是不仁,萧峰如何处置难题?

    萧峰是真英雄大豪杰,嫉恶如仇,又心怀慈悲,对敌人决不妥协,又处处以天下苍生为念。灰衣僧赞其有菩萨心肠,萧峰本就是罗汉转生。耶律洪基跃马立丘,顾盼自豪,正显出萧峰的落寞和心事重重。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往往因其自由不拘的性情,而不能适应官场生活。看萧峰每日与辽国臣僚将士为伍,言语性子,都是格格不入,英雄虽居要职,却寂寞异常。萧峰不接受耶律洪基宋王之封号,带辽兵攻打大宋,耶律洪基恶念顿起,全然忘记当年萧峰是如何救他性命。政治官场,多此忘恩负义之徒,任是英雄好汉的纯良本质,也会被权力的毒剂腐蚀扭曲。耶律洪基利用了阿紫对萧峰的痴爱,使萧峰中毒受擒。

    英雄的悲剧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深渊的边缘,以一种极地中寒冷而炫目的白光,惊心动魄地升起。激昂的泪水,陨石般从星际急速堕落的隔世般的伤感,使我们变得纯粹和透明,使我们能够勇敢地去承担。宏大壮丽的结局带给我们永恒的回味和感激,英雄在我们的想象中长生不老,永远如一道春日里的阳光,照亮了我们心中的一切沉闷、无聊、灰暗和湿热的情感迷雾。在英雄生活着的这片幻象的壮丽原野上,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广阔天空中清新和美好的空气,永远使我们的心灵激荡。萧峰完成了他壮美和意味深长的宿命。胡汉之争,胡汉的分别有什么意义,在临死前,萧峰隐约看出了这一点,人道的尊严,人性的自由和平等,才是适宜的答案。

    但萧峰的悲剧正是先觉者的悲剧,他接近了真理,却超越不了现实。他没有一个可以去忠实的社会,也没有一帮他可以去指引的群众。

    只有解放全人类,最后才能解放自己。这句话是至高无上的真理。当英雄的思想已远远超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之时,悲剧就不可避免了,他太孤独了,他找不到同类,他只有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,以自己的毁灭来提醒人们的觉悟。

    孤独英雄!

    其实在中国的传统中英雄和好汉中间还隔着一种人,“大侠”。

    大侠跟好汉的根本分界点这有一个,“大义”。大侠要站在大义一边,做的是要符合大义。这点恰恰是萧峰人物的传奇所在。

    大侠和英雄可以说没有什么明确的分界点,全在人心左右。我们评价郭靖常说的就是大侠,仔细分析有人会说民族英雄。而萧峰的评价都是英雄,悲剧英雄,分析这两个人物的所作所为,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2人的区别所在。郭靖,有可为有可不为;萧峰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
    乔峰跟郭靖是一路人马,大气磅礴,正义凛然,看他两人的武功路线就知。陈家洛的武功太花巧,什么剑盾蛛索,什么百花错拳;袁承志师门武功正统,但他出奇制胜的是邪味甚浓的“金蛇秘芨”功夫,张无忌的“九阳真经”是正,但得来偶然,乾坤大挪移肯定是“外道”。郭靖乔峰则同是稳扎稳打,以全无花巧但威力无穷的“降龙十八掌”为基础,威猛无匹,刚勇无敌,正气浩然,正恰恰与二人的人物形象相符,不得不佩服金庸大师在人物设计这方面下的苦心。

    乔峰的武功来自少林和丐帮,金庸只是一笔带过,甚至描写过招情况,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称,总之这个人一举手、一投足,皆是无不如意、无不别具威力,能人所不能。金庸说,他故意用这样的手法写乔峰,使他与其他主角不同,任何人都有学艺的经过,独乔峰的武功仿佛是与生俱来,并且任何一套普普通通的武功,只要到了乔峰手中,都可以发挥出惊人的威力。这当然增加了乔峰的神话英雄色彩.

    因此萧峰有一股慑人的气魄。金庸特地撰择了“叛乱”这个场合去表现乔峰的领袖权威,因为一个人在这种时候能发挥这样的力量、这样使人信服,正是,他平日建立了极高的威望的证明。

    回头看其他金庸男主角,郭靖的领袖地位,到了《射雕》最后几章才开始冒现,《神雕》更只是侧写;陈家洛、袁承志、张无忌这些武林盟主帮会舵主,领袖能力不见得怎样高强,只有乔峰帮主是名至实归的领袖人物,讽刺的是,他的领袖天分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刻,也是他发挥这个天分的最后一次。

    乔峰是个怎样的人?离开丐帮之后,他私人感情的一面渐渐冒现,金庸写乔峰回故居探望义父母(他以为是亲生父母)、上少林寺探访师父,一面刻画了乔峰对他们情感之亲厚,另一方面,随着故事发展,乔峰越来越深地陷入阴谋之中,他的冤情越来越难洗脱。

    金庸充分利用乔峰处身逆境,去表现他过人之处。他有深厚感情,但不致被感情控制;他有清楚的做事原则,但不为小节所拘束;他豪迈而不失细心;他仁爱但不致婆妈得纠缠不清、轻重倒置。

    最合我意之处是,金庸写乔峰是好人,却不是笨人,写他既具深情,亦极度理智。“君子可以欺其方”,但在个性上,乔峰完全没有可以被攻击的弱点,先前男主角的弱点,金庸在乔峰身上一一改正;先前男主角的优点,金庸在乔峰身上一一加强。

    乔峰没有弱点,但是命运却偏偏跟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,原来,愚昧的、冲动的、软弱的、心怀歹意、与他作对的群众竟是对的,乔峰反而是错了。他真的是契丹人,不是汉人。更残酷的是,根据他所信奉的原则,冤枉他杀义父母、杀师、杀害一连串武林义士的人其实没冤枉他,原来这的确是他的罪过,因为这些人是他父亲所杀害的。

    乔峰用了无比坚定的意志、用他超人的头脑及武功去找寻真相,为自己洗脱冤情,所得的结果却是,原来罪人正是他自己。

    命运安排了乔峰是契丹人,安排了他父母为中原武林人士所杀,又安排了他由中原人士抚养成一代英雄人物,然后命运再利用一个女子的无端怨愤挑起事端,送乔峰踏上找寻真相之路,也就是说,引领他踏上灭亡之路。

    但是悲剧不是纯粹命运播弄,而是由命运加上乔峰的个性及他所信奉的道义原则所产生。

    乔峰的聪明才智胜过郭靖百倍,但是他的道德规范是跟郭靖一模一样的,就是所谓“正统”的一套:忠于国家民族、仁爱弱小、为亲人报仇。郭靖是汉人,他实践这一套并无疑问,但乔峰忽然发现自己是契丹人,他一生的价值取向便要硬生生地扭转,感情与理性原则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。

    乔峰报仇的后果是杀死了最心爱的人,这还可说是命运播弄,但是违背了对大辽国家民族的忠心,他却是明知要违背而违背的,他非死不可,可以说是因为他既不能扼杀自己的感情,也不能冲破他视作当然的正统道德规范,要是能冲破正统规范,乔峰就不是悲剧英雄,而是智者了。

    表面看,乔峰的悲剧是由于他太执意报仇造成,他若不是执意先了却报仇之事才跟阿朱到关外放牧,阿朱就不会让他打死,而乔峰也不至于郁郁寡欢,最后以自杀收场。

    但想深一层,这是可能的吗?要是他马上放弃报仇,到关外过着平淡的生活,他就真的会得到了幸福了吗?阿朱自然心满意足,但乔峰会心满意足吗?还是在关外,在风吹草低见牛羊之际,他会为大仇未报而抱憾?

    《射雕》接近篇末,郭靖黄蓉商量如何协助襄阳抗敌,黄蓉说,千军万马,若抗不来,到最后关头他俩仍可乘了汗血宝马脱身。郭靖马上斥责她说,为人要尽忠报国,才不枉父母教养一场,黄蓉叹道:“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,罢罢罢,你活我也活,你死我也死就是!”

    难道阿朱不懂么?她当然懂的。当然,郭靖说的是“报国”,乔峰说的是“报仇”,报国与报仇,一公一私,相去千里,但问题的重心其实不是报仇也不是报国,而是入世与出世,在庸俗一些的层次说,就是男子的事业心。

    女子常常认为,男子有了她便应心满意足,但这只是痴心幻想,同时,她也忘记了她之所以倾慕他,往往正是倾心于事业为他带来的风采魅力。事业是男子的命脉,因为透过事业,他与社会发生联系,没有事业,他就是个最寂寞的人。

    命运催促乔峰踏上灭亡,但偏偏又给他一个得救的机会,就是阿朱,阿朱不过是个美丽的顽皮女郎,与乔峰相识,又全属意外,乔峰甘冒大险救她性命,不过是激于义愤,不是对这小姑娘有什么深刻印象,但是他救了阿朱,却使阿朱对他的英雄气概感激倾慕,不辞万里,在雁门关相候,于是乔峰在众叛亲离之时,得了一个患难之交。从这时起,乔峰一直没有把阿朱作小丫头看待。

    世界叛离了乔峰,阿朱还给他一个新世界,就是关外驰猎放牧的二人生活,要是乔峰能接受,他就得救了。或者,要是这一刻停顿,上天让乔峰预见未来的惨祸,他就明白这是他唯一的得救机会,但是毕竟这一刻没有停下来,乔峰只知道他若解不开“报仇”这个结,他便无法安心地从此过着平静的日子,于是,这一刻过去了,他的机会也完了,幸福跟他擦身飞去。

    《天龙八部》是一部“佛”味很浓的小说,大概金庸有意宣扬佛教的慈悲主张,乔峰的仇恨心若得到化解,他仍可以有机会得到幸福,可惜智光大师以死相谏,萧远山与慕容博一同皈依佛法,但乔峰在那时刻,却是没可能接受智光的劝谏,与其说这是机会,毋宁说是命运更无情的玩弄。

    要是过分强调乔峰的仇恨心,那么乔峰与阿朱的故事就不是令天下有**同声一哭的悲剧,而是警世的故事了。但乔峰报仇,并不是一种突然而来的原始嗜血,报仇根本是英雄典型的一部分。英雄本质使乔峰奇峰突出:光芒万丈,但英雄本质,也使他自取灭亡。

    乔峰与阿朱的爱情,是金庸小说之中最感人的爱情,爱上乔峰,使阿朱变成一个成熟的可敬可叹的女子,而乔峰对阿朱的海样深情、失去她的悲怆,也使他更为令人倾倒。乔峰把郭靖的传统英雄大侠发展到极限,同时宣布了这个英雄典型的末路。乔峰的限制,也就是这个典型的限制,在于他不能脱离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。在《天龙八部》里,金庸已经提出了一些质疑:胡汉之分真是正邪善恶敌友之间的划分么?汉人一定得站在汉族的一边。契丹人忠于契丹就一定对么?

    金庸没有问得很认真,而《天龙八部》的答案亦相当简单明白:种族之争、私人仇怨,都应该在博爱的精神之中化解,佛家视一切为虚幻,或不是常人可以接受,但是仁爱宽恕及爱好和平的精神却容易接受得多。

    名人点评

    金庸:我喜欢令狐冲、喜欢段誉,敬重萧峰。

    孔庆东:“我最敬仰的人是萧峰,顶天立地,担当天下,为民族和平可以气壮山河的一死...”“萧峰可以说是人类武侠文学史上第一英雄,他是为和平而死,一个人把第一大帮——丐帮整治得红红火火,换到现在,萧峰就像上市大公司成功的ceo,偶尔还作为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个会什么的。”

    周志强:在《民族认同的狂想与英雄神话的升腾——论萧峰形象的文化蕴涵》一文中说萧峰是个“完美的英雄”,他“重视责任和社会规范”,“以天下为己任”。

    严家炎:“果断而又稳重,宽厚却有原则,豪迈而不失细心,刚毅又内蕴深沉的感情,令读者真正信服。”

    倪匡:“若论意气之豪迈,行事之光明,胸襟之开阔,惟有乔峰(按:《天龙八部》中萧峰在未知身世之前叫乔峰)。

    孟非:“金庸先生笔下几乎没有缺点的英雄,萧峰是唯一一个。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