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二章 诗词书画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论纷纷。

    在场宾客诗文造诣虽然参差不齐,但大多不是胸无点墨之辈。都是文人雅士,又岂有不识货之理?

    这首诗极其高明,此诗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,且描写春色时又只写柳芽一处,却概括了早春全景。后两句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,实际却更加反衬出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。全诗语言精练,构思巧妙,对比鲜明,含蕴深刻,堪称佳篇。

    这首诗不仅反衬出谢云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。最重要一点,谢云通过这首诗,委婉表达出希望别人能赏识自己的意旨。

    此诗的深层意旨是:选拔人才,应在他们地位卑微、功绩未显之际,犹如嫩柳初黄、色彩未浓之时。若能善于识别、大胆扶持,他们就会迅速成材,担当大用。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、誉满名高,犹如花开锦绣、红映枝头时,即便人们争趋共仰,他们也不需要别人发现和帮助了。

    “妙哉!”王缙赞不绝口道:“此诗纳清极、秾极之景于一篇,同时含蕴深刻,耐人寻味,实在堪称佳篇。”

    李侨与辛景凑的嘴唇同时哆嗦了一下,猛然抬头凝望着谢云,脸上尽是难以置信之色。

    李昭道这时放下笔来,稍一品味,却是欣然大笑。旋即摇了摇头,暗骂道:“这小子,真是贼的很……狡猾……太狡猾了……”

    谢云的确很狡猾。他的这首诗抓住了“半未匀”这种境界,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,不仅突出了“早”字,而且把早春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。

    此外,这首诗最重要的是融情于景,他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。他在写柳芽的同时,也把自己带入成那颗柳芽。他在写春,却把自己也带人初春的景色中。

    这首诗意有所指,他是把自己比喻成那颗初露峥嵘的柳芽,文雅地希冀有伯乐提拔他。

    这便是谢云的狡猾之处,也是他的大胆之处。

    当着满座达官显宦的面,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理想,这是他的胆大之处;而把自己的心愿志向跟诗题完美的融合起来,委婉缱绻地表达意旨,这就是他的狡猾之处。

    “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”杨怜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。

    得知对自己誉声不断的人竟是王缙,谢云也是微微讶然,旋拱手作揖道:“谢王员外赞誉。”

    “好诗。”王缙用玉如意敲击身前木案,举行举止颇有魏晋风度,看着风姿卓秀的谢云,淡淡道:“谢子可否根据这首诗的意境,将此诗谱成曲词?”

    中国古代的诗歌,向来同音乐有相当密切的关系。如先秦时代的《诗经》全部和《楚辞》的一部分,以及汉魏六朝乐府诗,原来都是配乐演唱的。王缙此番问话,无疑是在考校谢云的诗才。

    谢云稍一迟疑,点头道:“稍可一试。”

    “善!”王缙命取笔墨来,旋即亲自为他铺开笺纸,拂手道:“请。”

    谢云暗自苦笑,这王缙还真是言简意赅啊,难道所谓的名士都是这副样子?

    李俶本来欲夸赏谢云几句,此时见王缙出言考校,便是眯起眼睛来。

    谢云微微颔首,笑问道:“不知以何词牌为曲调?”

    王缙微笑着打量谢云,不置可否道:“便以‘木兰花令’为调。”

    本兰花令原本就是唐代的教坊曲。五代入宋后用为词牌名,调同“玉楼春”。

    谢云略一思忖,便运笔于手下笺纸之中。

    对面的王缙边喝酒边观摩他写诗,开始时还是神色从容,须臾之后,神色开始变得凝重,及至谢云落笔之时,他已是满脸不可思议的惊讶。

    他惊讶的不是谢云的曲词,而是书法。

    王缙本身便是当世数一数二的书法大家。即便他的兄长王维是天下难得的全才,在书法一道上也比自己逊色三分。以他的造诣修为,如何看不出谢云的书法功力。

    “怪哉——”王缙斜睨谢云一眼,微微叹息道:“谢子的隶书奔逸超纵,神采奕扬,颇有汉隶八分之风……”

    待他轻轻捧起那道宣纸时,脸色微变,一双眼目竟是无法再从纸上移开。

    李俶等人见王缙如此惊乍痴狂,正要开口询问时,就听一个清丽中带着威仪的声音响起道:“王夏卿,你身为当世大家,竟在这幅画前如此失态,这是为何?”

    众人齐齐扭过头,猛吃一惊,纷纷起身拱手道:“拜见虢国夫人。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