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30第二十九章 忠顺王府长史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个多情种子,年轻不知事,便私自命琪官去引诱,没想到宝玉平日里是个洁身自好的,并不往戏子里面钻。琪官又是个有心机的,借着这个机会逃了。这长史私自做主,放跑了琪官,怕忠顺王知道了怪罪,想着将功补过。宝玉不过是十一岁的孩子,想着去贾府吓一吓,就算找不出什么错处来,要是能叫贾政打他一顿,也是能哄王爷开心的。没想到宝玉说话如此大胆,倒叫他碰了一鼻子灰。

    至此,忙拱手道:“贾大人,令公子实在顽劣至极,我也不多说了,你只等着王爷怪罪下来,吃不了兜着走吧!”说着,转身就要走。

    宝玉高声道:“慢着,大人虽官居五品,不过却只能管王府私事,还管不到堂堂国公府里来!我府荣国公虽早逝,一品诰命却还在,国公府的匾额却还未摘!大人如今一无证据二无拜帖,便兴师动众的带人来找一个戏子,岂不是笑话!大人这便要走么!”

    贾政口舌不及宝玉,也拦不住,只会道:“孽障,还不快给大人赔罪!”

    那长史正无言以对,就听宝玉道:“贾仁、贾义、贾礼、贾智何在?”

    四人忙进屋听令。

    宝玉道:“你们只带人去三皇子府、潘宅、薛家、冯府走一趟。我只见过那个什么戏子一面,是在神武将军冯唐府上冯紫英做的席,不如去冯府将冯紫英请了来作证。长史又疑我昨日与那戏子有牵连,你们再去薛家,请了薛家大少爷薛蟠、四公子薛蟜,再去三皇子府,求三皇子府上长史写个凭证。今日这事要不说个明白,宝玉怕是一世都要背上私藏御赐戏子的罪名洗不清了,叫宝玉日后如何做人!”

    这几人宝玉都是有考量的,冯紫英、薛蟠定是能来的,两人都是仗义之辈,素日里交情甚好。至于薛蟜,自己与他相处不多,却也知他最在意薛蟠,自己又知道他与冯紫英的旧事,想来于情于理,他都是会来的,薛家本就与忠顺王府不和,若此次真能助宝玉断了忠顺王府一个臂膀,想来他定是乐意的。至于三皇子府上长史,倒不是宝玉托大,能说动三皇子撑腰。而是此事却是忠顺王府办错了事,三皇子定会知道宝玉的意思,借着这个机会捞些好处。

    贾政听了这话,目瞪口呆,心里着急,忙“孽障”“孽障”的叫个不停,忠顺王府长史此时心知此事闹大了对自己是绝无好处,忙托辞了几句要往外走。

    宝玉道:“大人此时心虚,要一走了之,也不是不可以,我只叫人去祖母那里请了御赐之物摆在大门,看长史大人敢迈出去不敢!”

    忠顺王府的长史素日里仗着忠顺王爷的势,在哪里都是横着走的,如何见过这阵仗,早就气得火冒三丈了。早又有机灵的小厮去内宅通知了贾母,这边宝玉等人正僵持着,就见贾母由刑、王二位夫人搀着,身着诰命品服、大妆,颤颤悠悠的老态龙钟的挪了过来。

    贾政、宝玉忙行了大礼,贾政道:“竟然惊动母亲亲自过来,岂不是儿子的罪过。”

    贾母喝道:“若我不来,难道就要一个小小的长史逼死我的宝玉不成!”又转身对忠顺王府长史道:“长史大人也不必留着国公府的情面,反正你也带了人来,只叫你的人搜一搜。若是搜到了什么戏子,老身亲自领着孙儿去忠顺王府叩头请罪,若是搜不到,老身拼了一条老命,也要去太后娘娘那里讨个说法!”贾母年轻时与太后交好,太后又是忠顺王爷的嫡母,这话说的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忠顺王府的长史本来还硬撑着场面,虚张声势,此时见贾母竟身着一品诰命服,摆了老太君的架势,要给宝玉撑腰,早就腿软了半截。这忠顺王府的长史也不是个正经上岗的,只有遵守儒家规章典范,清正廉洁,且得到朝野一致好评的才可胜任。只是本朝对此一向不严,这长史的母家又是河南陆家,与忠顺王牵扯不清的,自己又有功名在身,才得了这么个官儿做。

    贾母这边正“年老体弱、被气得不轻”,这边就听见薛蟠扯着嗓子闯了进来:“他奶奶的!谁这么丧尽天良、血口喷人啊,烂了舌头的黑心肠子,一口吐不出个好屎来,敢污蔑宝兄弟,老子打断了他的狗腿!”

    听得宝玉是哭笑不得,险些笑场。原来这通知薛蟠的小厮贾义是个蔫儿坏的,没告诉薛蟠到底是怎么回事,只说有人污蔑宝玉私藏戏子。薛蟠只道是大家公子争风吃醋,来给宝玉撑场子了,没想到是忠顺王府,就这么直直的闯了进来。

    薛蟠进屋,见贾母、刑王二夫人的打扮,就知道不对,敢□情还闹大了。以为是宝玉惹了贾母生气,噗通一声跪在贾母跟前道:“老太太,不是我说,宝兄弟为人在大家子弟里面是最有口碑的。什么窝藏戏子,定是那起子小人黑了心肝,心怀嫉妒,故意栽赃的。您可千万要查明啊。”

    贾母听了,心里大为安慰,道:“还是薛家哥儿懂事,读的书虽不多,但性情却是好的,你只管放心,老婆子今天拼了性命,也得还国公府一个清白!”

    薛蟠听得一脸雾水,但也未多话,只站在一旁听贾母“讲过去的故事”,荣国府当初如何,第一代荣国公当初为太祖皇帝打天下啊,自己丈夫又袭了国公爵,又怎么为国为民啦,皇上曾如何夸奖啦,自己又怎么接济穷苦人家啦,施粥放粮啊,只说的口水横飞滔滔不绝,听得一群人满脸黑线。贾母这边铁了心要拼个你死我活,忠顺王府的长史早就耷拉着脑袋,知道大事不好了,连场面话都撑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正说着,就见有人来报冯紫英、薛蟜来了,二人不过作证昨日之事,忠顺王府长史忙作揖道:“是我考虑的不周,既然贵府公子与琪官之事无关,我给公子赔礼了。”又道改日再来登门赔罪,只要借机往外溜。

    宝玉却不给他这个机会,宝玉心知,此事本来就是自己小题大做,只不过正好赶上皇上想要清理河南陆家一脉,三皇子素日里和忠顺王又是不和的,所以才想借着这个机会给贾家出气。忙哭道:“大人一句搞错了就了事了么,我如今年幼,还未有功名,不明不白的背上了私藏御赐戏子的罪名,以后如何出仕呢!”

    贾母也是个老小孩儿,见宝玉如此,就知此事还有下文,忙捂着胸口哭道:“气死我了、气死我了,我胸口疼,哎呦呦......”身子一软,就倒在王夫人身上。唬的一家子人急的团团转,忙把贾母扶到里屋的塌上去。找太医的找太医,倒茶的倒茶。

    宝玉心里也吓了一跳,以为贾母真被气出个好歹来,忙冲过去给贾母顺气。正慌着,就见贾母悄悄睁开眼睛,小声哼道:“敢在来咱家欺负人,看我不吓死他!”然后两眼一闭,继续装晕。旁边刑王二人见了一愣,险些笑了出来。宝玉也是哭笑不得,贾母素日里一派年老持重的做派,今日怎得这么老小孩儿似的。只是几人反应的也快,见此放下心来,只忙做一团。忠顺王府的人不能上前,就听见宝玉等人一声接一声的叫唤,好似贾母病重似的,吓得不轻。这要是真把贾母气坏了,自己怕是得赔上脑袋了。

    正乱着,就听有人来报:“三皇子到——!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

    贾母性子里面确实也有老小孩的一面的,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段,贾母说笑时的表现,瞬间感觉亲近了不少。

    另,这里宝玉借机把事情闹大并不算过分。忠顺王府来的是五品长史,(相当于总管,权力很大),荣国府出动的是老太君(老人家疼孙子嘛),这事现在说大算大说小算小,要看皇上、太后怎么看了。

    忠顺王府长史要人那一段话。

    我想着就算写出来了,也不过和原文差不多的意思,这几百字还要浪费大家一分钱呢,就省略了。现在贴在下面,原文记不太清的亲们,可以再看看。

    未及叙谈,那长史官先就说道:"下官此来,并非擅造潭府,皆因奉王命而来,有一件事相求。看王爷面上,敢烦老大人作主,不但王爷知情,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。"贾政听了这话,抓不住头脑,忙陪笑起身问道:"大人既奉王命而来,不知有何见谕,望大人宣明,学生好遵谕承办。"那长史官便冷笑道:"也不必承办,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。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,那原是奉旨由内园赐出,只从出来,好好在府里,住了不下半年,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,各处去找,又摸不着他的道路,因此各处访察。这一城内,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,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。下官辈听了,尊府不比别家,可以擅入索取,因此启明王爷。王爷亦云:'若是别的戏子呢,一百个也罢了;只是这琪官乃奉旨所赐,不便转赠令郎。若十分爱慕,老大爷竟密题一本请旨,岂不两便?若大人不题奏时,还得转达令郎,请将琪官放回,一则可免王爷负恩之罪,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。"说毕,忙打一躬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