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110章 什么叫天之小人人之君子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周也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,胡蝶之梦为周与?周与胡蝶,则必有分矣。此之谓物化。)

    他们把自己当成任何物类,无论自己是何种物类,都只是把自己寄托于这个物体上面而已;他们还是他们,外物只是一种寄托罢了,外物只是一个外在的形相而已。

    所以!他们忘掉了体内的肝胆,也忘掉了体外的耳目,忘掉了思想……把自己当成道,当成进化。然后!进入此物死彼物生反反复复地生死轮回之中。

    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,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需作为的环境之中。所以!他们怎么会自寻烦恼去遵循世俗的礼仪,从而将自己暴露在众人的耳目之前呢?”

    子贡说:“如此,那么先生遵循地是什么准则呢?”

    孔子说:“我孔丘,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。即使这样!我仍将跟你们一起努力。”

    子贡问:“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。”

    孔子回答:“鱼争相投靠进水,人争相学道。争相投水的鱼,挖地成池给养充足就可以了;争相学道的人,不被世俗所累,一副漠然、无所作为地样子,心性平适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所以说,有了池塘,鱼都忘记江湖里面的快乐了。有了道术,人们都忘记世俗的束缚,不知社会大环境依然存在了。

    知道么?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!鱼只有生活在江湖中,才是自由快乐地。而人!无法摆脱社会大环境啊!学道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办法啊!所以!我要与你们一起: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!”

    子贡说:“再冒昧地请教一下?什么是畸人?”。

    孔子回答:“所谓的畸人,就是不受世俗束缚的人,他们追求与自然平等。但是!他们却生活在我们身边,好像与我们无异。也就是说!他们既不受世俗束缚,又能融入我们一样地生活的人,他们就叫‘畸人’。所以!又有人这样评价他们:天之小人,却是人间君子;人间君子却是天之小人。

    何谓天之小人?天之小人是指他们明白人在天地间的位置,明白人在社会中的位置,知道怎么做人。”

    以上后面的文字,就是对“天之小人人之君子”的解释。通过这些文字,我们可以看出来,道家不是生活在虚无飘渺的虚幻世界里的,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。

    大隐隐于朝,中隐隐于市,小隐隐于野,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。他们明白人在天地间的位置,明白人在社会中的位置,知道怎么做人。

    他们不受世俗束缚,追求与自然平等。但是!他们却生活在我们身边好像与我们无异。也就是说!他们既不受世俗束缚,又能融入我们一样地生活的人。

    在道面前,他们就是一物,与万物一样只是一个物种而已。这个物种,就叫“人”。所以!他们叫“天之小人”。

    在社会中,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员,与我们无异。能够融入周围人的生活,但又不受世俗束缚。所以!他们叫“人之君子”。

    在接下来的第三个故事中,就以孟孙才为例子,讲解如何融入生活,又不被世俗所束缚,值得我们细读、品味。

    孟孙才不在意生命的开始,也不在意生命的结束。他不仅不在意人的生命的开始和结束,也包括万物的生命开始与结束。此物死彼物生,生命如此生生不息,又何必去在意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呢?又何必去在意是先生还是先死呢?

    他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成就他应该变成的物类,以期待那些自己所不知晓的变化!况且即将出现变化,怎么可能不变化呢?即使不再发生变化,又怎么知道不是已经发生了变化呢!

    要知道!道时时刻刻都在变化、进化中的。任何生命的出现,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。所以!又何必在意生与死的变化与不变化呢?

    只有我和你呀!跟做梦似的还没有觉醒呢!

    那些人虽然死去了只剩下形骸,但却并没有损伤他们的精神。外在的形骸犹如寓所,死亡就好像更换了新的寓所,他们的精神将再寻找一个全新的形骸而开始。

    唯独孟孙才觉醒,人们哭他也跟着哭,这是他入乡随俗的原因,他尊重周围人的丧葬习俗。

    况且!人们相互交往总是借助外在形骸(形象、形貌)而自称这就是我,又怎么知道这个外在形象的我就是我呢?

    我是道!我是万物!我可以是万物!谁知道将我们变化为何物呢?

    就好像你梦中变成鸟,便振翅直飞蓝天。你梦中变成鱼,便能摇尾潜入深渊。

    不知道今天我们说话的这些人,算是醒悟的人呢?还是做梦的人呢?

    愉快的心情来了,是来不及笑出声音的。笑出声音来了,是来不及作出什么行动来表现的。所以!还是不要去有所安排了(意指如何办理丧事。),顺其自然的安排,接受死生的轮回,进入生生不息的境界,融入道,与天地为一。

    如果我们有孟孙才那样地心态去生活,什么样地生活圈我们不能融入呢?

    “入乡随俗”,孟孙才演绎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第四个例子是讲道家的处世方法与世俗的处世方式之不同。

    告诉我们:我们是选择受人束缚,被人“用黥刑在你额头上刻下了印记,让你记住什么叫仁义;又用劓刑割了你的鼻子,让你记住什么叫是非”呢?还是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?

    第五个例子是讲坐忘,只有忘掉世俗的东东,重构人生观,我们才能逍遥游。

    其实!是在讲解脱的方法。

    第六个例子也就是最后一个例子是讲命。

    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者改变的。

    子舆叹道:“这就是命!当我们努力改变却无法改变,这就是命!当一个人信命而不努力改变,结果只能被动接受事实,持续现状,这不是命,这是人为。当一个人信命而不努力改变,结果还真的改变了。这也不是命,这是碰巧!命!不以人的意志、意想的结果而出现的结果,这就是命!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